事實上對這個活動內容不是很了解
但是光這個標題就很對我的味

雖然這已經是1年多前的活動了.......
但是現在這個時候看來是特別有感觸啊~~
高永謀
2006/10/04 第550期
為了展現台灣文化的新風格,文建會邀請十位擅長運用傳統元素創造新作品的文化人,擔任代言人十支「新台風文化」短片,除於六家無線電視台播出外,文建會網站也看得到。

「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 五百年」,台灣文化同樣不斷推陳出新、後浪蓋過前 浪,且文化型式隨著時代向前走也有新而不同的樣貌。然而,創新總是始自於傳統。為了展現台灣文化的新風格,文建會即將推出一系列十支的「新台風文化」短 片,邀請十位運用傳統元素創造新作品的文化人擔任代言人,包括舞蹈家林麗珍、民俗與中文輸入系統專家戚桐欣、唱片封面設計師蕭青陽、服裝設計師黃嘉祥、聲 音藝術工作者恆春兮、風箏藝術家黃景楨、音樂製作人張四十三、劇場導演王榮裕、攝影師張詠捷與建築師鄭采和。




「在台灣殖民歷史的脈絡下,人文特殊性的發展比較坎坷。」日前,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在新台風文化短片的發表會中,說明製作的動機與原委:「台灣長期缺 乏辯證與省思的過程,造成主體性的缺乏與模糊,特別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透過外國人的眼光來肯定自己,因此喪失文化精神。文建會推出新台風文化短片,便是希望 透過當代十位文化人的觀點、經驗、工作模式,建立起新的台式文化風格。」

鄭采和年輕有才華 

十位新台風文化的代言人與刻版印象中的「文化大師」大異其趣,年紀最小的鄭采和只有二十多歲,而音樂製作、服裝設計、唱片封面設計、民俗與中文輸入 系統研發都被列入文化的範疇,文化與產業不再涇渭分明地對立,文化可以是產業、產業也可創造文化,雖然其中多數知名度還不及上一代文化人,但他們的創作都 曾名動台灣甚至國際,其事業仍是現在進行式。

林麗珍舞蹈受肯定

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被譽為世界八大編舞家之一,出身基隆漁家的她,創作總根源自傳統、土地,作醮、陣頭、放水燈、中元普渡、漁村日常生活皆 一一化入舞蹈,其作品【醮】表達台灣人敬天禮地、悲憫萬物的世界觀,備受國際藝評界肯定與推崇,無垢舞蹈劇場更成為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創辦半世紀以來,首次 邀請與會的台灣舞蹈團體。


戚桐欣稱電腦爺爺 

被稱為「電腦爺爺」的戚桐欣已年逾古稀,是十位代言人中年紀最大的一個。四十年前,戚桐欣設計漁業通訊術語盤,使得台灣漁船漁獲量大增,二十年前率 領海功號開拓南極蝦漁場,之後又擔任海上美術館「民間美術號」解說義工,積極推廣海洋文化,退休後則研發中文輸入系統「中易系統」,致力將台灣、中國、日 本所使用的漢字對應整合,並將中文電腦推廣至全世界。



蕭青陽封面設計王

在台灣唱片封面設計的這一行,沒有人不知道蕭青陽。蕭青陽從事唱片封面設計已有二十年,作品超過八百件,製作過陳綺貞、紀曉君、陳明章、陳建年、金門王與李炳輝等歌手的唱片封面,風格自由奔放、跨越主流與另類,更是台灣入圍美國音樂重要獎項「葛萊美獎」的第一人。


黃嘉祥讓花布揚名 

曾被《Elle雜誌》讚譽為「最具天分服裝設計師」的黃嘉祥,領悟「愈是本土化、愈能國際化」的道理,因此將台灣往昔的棉被花布、廟宇剪黏的美學融 入創作中,曾將阿嬤的棉被花布剪裁成華麗的晚禮服,備受國際時尚界肯定,而他所設計的高跟鞋,更被義大利翡冷翠皇宮當成藝術品永久珍藏。

恆春兮趣味閩南語

大部分的人沒看過他的長相,卻都聽過他的聲音,恆春兮不是歌手,而是聲音藝術工作者。藝術並非知識分子、布爾喬亞獨有的奢侈品,普羅百姓也有自己的 美學觀,正職為摩托車技師的恆春兮,自創仿廣播形式的短篇錄音作品,以無厘頭的方式諷刺政治、社會時事,被認為繼承了閩南語口語文學的傳統,讓更多人聆聽 到閩南語的趣味。



黃景楨風箏載夢飛 

風箏不只讓黃景楨的夢想飛上了天空,也讓台灣的「空中藝術」飛入了國際殿堂,紐約時報稱他要傳達的理念是「藉著風箏象徵家鄉正在消失的文化」。從十 歲做了人生第一只風箏起,黃景楨便愛上了「以風箏會白雲」的愉悅,長大後更將材料學、流體力學的知識運用於風箏製作上,使傳統工藝精進成藝術與科學的結 晶,曾製作出達悟族漁舟形狀的風箏,屢屢獲得荷蘭、美國風箏設計大獎。

張四十三樂音飆飛

音樂是台灣文化產業的最強項,而多樣性更是台灣音樂最寶貴的特質,但是如果少了張四十三,台灣音樂的多樣性便會大打折扣。張四十三不但是歌手、音樂 製作人,也是獨立音樂廠牌「角頭音樂」的負責人,曾發掘陳建年、紀曉君、五月天等歌手與樂團,更催生了「貢寮海洋音樂祭」,成為台灣夏季的音樂盛事。


王榮裕前衛也傳統 

西方前衛劇場與台灣傳統歌仔戲,混血在王榮裕的身體與戲劇內。金枝演社創辦人兼藝術總監王榮裕出生於台中歌仔戲世家,母親謝月霞歷任數個中北部歌仔 戲團當家小生,耳濡目染的他也曾參與過蘭陵劇坊、優劇場,學習西方戲劇宗匠果陀斯基的表演與肢體訓練方式,並廣泛參與民間廟會、陣頭小戲與原住民祭典,其 創作戲劇在在反映出台灣的生命力與民俗美學。

張詠捷原鄉食物戀

文化有根才能茁壯,文化人也必須回到自己的心靈原鄉,才能有永續的創造力;得過三次金鼎獎的攝影師張詠捷回到了故鄉澎湖,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內在。 張詠捷以祖父、外祖父之名成立「河溪文化工作室」,重新學習澎湖在地文化,推動保護咾咕牆與口述歷史的紀錄,並出版澎湖食譜書《食物戀》,而澎湖文化也因 她更為外縣人所知悉。



這十支短片近期內將透過新聞局,於六家無線電視台公益時段播出,文建會也將寄全國各縣市、鄉鎮公共圖書館,並將電子檔案放置於文建會網站(http:/www.cca.gov.tw),提供民眾自行觀賞。

出自新台灣新聞週刊



台灣的確有自己的文化

也沒有人說去中國化就要完全斬斷

我們是從中國來的沒錯

是從中華文化發展轉變的沒錯

但是有我們的獨立面跟獨特性

沒有一定要變成中國的一部份啊~


我覺得拍的超好阿~

看完會更愛台灣

也不是說要濫用“愛台灣“這三個字來鎖國或是畫地自限或是什麼分裂族群

這跟那些事情都沒關係

只是說如果熱愛台灣的精神可以用來作更多的事情

用來跟自己所作的事業或是生活結合

我們台灣人就會有更多自己的性格

也會在主體意識上面有更多的共同性

這就是我們的武器

就是我們對外最有力量的聲音


奇怪明明是文化也可以被我講成政治味


全部圖片出自http://www.ntl.gov.tw/Publish_List.asp?CatID=1997,thank you~


以下可以看短片

1.
2.
3.
4.
5.
6.
7.
8.
9.
10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出發旅行然後回憶 的頭像
    出發旅行然後回憶

    出發,旅行,然後回憶

    出發旅行然後回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